查看原文
其他

史宁中:新课标视域下的教学管理改进

史宁中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2023-08-28


全文共1692字,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

 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、编辑费、版面费

《中小学管理》唯一投稿邮箱: 
zxxgl@bjie.ac.cn


近日,教育部颁布了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。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,中小学校的教学管理除了关注一般的教育教学之外,至少还应当关注两件事情,一件与教学规划有关,一件与教学内容有关。


关于教学规划。毋庸置疑,未来提倡的教学方法必然以落实核心素养为基本导向,因此,要构建合适的教学流程,就必须认识和理解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。作为课程目标的核心素养,不仅涉及高中阶段的教育,也涉及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,甚至还应当涉及大学阶段、研究生阶段的教育。这样,我们就必须统筹思考学生通过学科(或者门类)的学习所形成和发展的核心素养,其大体应当包含三个基本特征。一是内涵的一致性,是指从小学到初中、高中甚至大学,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保持不变;二是表现的阶段性,是指在不同教育阶段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应当有所不同,呈现进阶的态势;三是表达的整体性,是指要兼容学科和学科教育的基本特征,也就是要兼容知识和认知的基本特征。当然,这些内容最终都要归结于教育部颁布的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》,归结于正确价值观、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。


这样,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也应当具有三个基本特征。一是设计的一致性,要关注学科内容体系的逻辑性,也要关注相应的核心素养表现的一致性;二是教学的阶段性,要关注学科内容的进阶,也要关注相应的核心素养的进阶;三是效果的整体性,要关注学生对学科内容的理解和掌握,也要关注学生相应的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。显然,这样的教学特征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。每一位教师不仅要知道一堂课、一个学期的教学目标,还要清楚一个学段甚至整个小学或者整个初中的教学目标,教学目标既包括学科知识的,也包括相应核心素养的。


这就对学校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。学校要帮助每一位教师尝试完成一种可以称为“整体设计、分步实施”的教学规划,有必要通过全学年、全学段甚至全学校学科教师的整体备课和整体规划,使得每位教师都知道自己的课在整体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,从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完成整体设计的目标。显然,这样的规划只有在学校层面才可能完成。


关于教学内容。实践“整体设计、分步实施”的教学规划,还有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任何一门学科的核心素养,学生都需要通过一些具有某种逻辑联系的内容的学习,才可能有所感悟,才可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和发展,因此许多学科的课程标准都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。例如:数学课程标准以“研究对象+”形式进行了主题整合,如小学“数与代数”领域,就把传统的“数的认识”和“数的运算”两个主题整合为“数与运算”一个主题。这样的整合表明,要把研究对象概念的教学与研究对象的性质、关系或者运算的教学有机融合。


内容整合的另一个重点是跨学科的教学内容,包括“道德与法治”的整合,也包括劳动、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。更重要的是,课程方案强调跨学科的课程组织和教学设计,希望这样的内容能占到学科总课时的10%。如此强调有两方面理由:一方面,对于许多教学内容,义务教育阶段不应当过早地划分学科,因为建立学科需要清晰所要研究的对象、明确所要研究的问题,是建立在概念基础上的,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把握;另一方面,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,而日常生活中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往往都是多学科共同的事情。事实上,跨学科的课程与教学设计构想由来已久,上世纪70年代有些国家就开发了主题式课程,如典型案例“关于人的课程”就是以研究动物和人的进化过程为主题,将生物、历史、道德、法律、科学等学科整合其中。近年来迅速发展的STEM课程(科学、技术、工程和数学)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多学科知识方法融合来解决现实问题。


显然,收集和整理跨学科的教学内容,进而形成合适的教学素材和教案,绝不是教师个体就能够完成的,这些都需要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组织与协调,有的内容或许还需要形成校本课程。


中小学管理者要以积极的态度拥抱课程标准修订的“变化”,以教学管理的改进,真正推动教学实践的变革,从而切实转变育人方式,提高育人质量。


本文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原校长,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)


文章来源:

《中小学管理》2022年第6期 · 卷首

文章编辑:谢   凡

微信编辑:刘   姣

微信设计:新媒体运营部


注册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德外什坊街2号
办公地址: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外大街56号
邮      编:100120
网      址:www.zxxgl.com
投稿邮箱:zxxgl@bjie.ac.cn;请勿一稿多投!
邮件主题:姓名一手机号一栏目一文章主题一单位名
稿件查询:010-82089176
邮发代号:82-372(国内) M4238(国际)
                ISSN 1002-2384(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)
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CN11-2545/G4(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)

 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